澳门黄金城,黄金城赌城

图片
南方日报:碧水清溪的大源村回来了
发布时间:2019-10-11 12:54  来源:南方日报

“从前那条清澈见底的溪流终于回来了!”谈起大源支流的变化,在广州市白云区大源村土生土长的徐丽红深有感触,“就好像回到了二三十年前,现在我终于有机会带上自己的孩子到溪边戏水捉虾,在家门口体验大自然的美好,就像我们小时候那样。”

近日,南方日报记者跟随广州市河长办工作人员实地走访白云区太和镇大源村大源支流(沙坑涌),这条曾深受小作坊、制衣厂等污染企业困扰的“黑龙江”不复存在了,清澈的溪流在蜿蜒的碧道旁安静地流淌,大源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

●南方日报记者 谭超

通讯员 赵雪峰


取缔污水直排小作坊“黑龙江”变身“观景河”

据白云区太和镇河长办负责人介绍,太和镇大源村聚集了大量以服装生意为主的淘宝商家,是广州有名的“淘宝村”,长期居住人口达20多万。而大源支流是沙坑涌源头,也是太和镇大源村主要的排涝河涌。

笔者从整治前的图片中可以看到,这一段两岸原状部分为浆砌石挡土墙,部分为自然土坡,河涌杂草丛生,部分河段岸墙塌落,淤塞较严重,沿着河岸还搭建了很多窝棚、简陋厂房。“这些都不符合河涌管理相关条例,对水环境也造成一定影响。河涌及两岸环境脏乱差影响当地居民日常生产生活,汛期存在隐患。”广州市白云区水务工程建设管理中心冯伟联告诉笔者。

为还河于民,回应群众呼声,切实改善大源村人居环境,在广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白云区委、区政府大力清理整顿散乱污场所和违法建筑,投入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河涌治理。

整治后的大源支流清澈见底,溪水从山间缓缓流出,清风徐来,在溪里玩耍的大人小孩分外惬意。“现在的孩子们一到暑假都有了一个新去处,在碧道上追逐打闹,在水里嬉戏捉虾,我仿佛回到了二三十年前,我小时候就经常和小伙伴们这么玩。”徐丽红开心地说,“以前很羡慕城里人,现在可能是他们要羡慕我们了。”

“以前这里就是实实在在的‘黑龙江’,制衣厂小作坊的污水直接排放,河里什么颜色都有,根本没法靠近。现在都被取缔关停了。”冯伟联告诉笔者。


改造城市滨水区域白云区拟建设179.4公里碧道

“我们设置了污水治理工程,把河涌两岸以及村民的生活污水都收集到污水管里,并且沿着河涌建了碧道和公园。”冯伟联介绍说,白云区委、区政府反复优化整治工程,将河涌沿岸用慢行道和景观节点贯通,在华快桥底及大龙头空地处设置两座景观节点。为避免出现大拆大建,节省财政投资,部分位置偏僻,地势较低的路段,采取栈道的形式连通上下游。

此工程分两期进行,一期将条件较好、便于实施的河段纳入整治范围,打造示范段。期间邀请了市园林设计专家、区农业园林局领导现场对工程进行指导,提高绿化景观建设水平,按高标准打造好创新示范段。二期再按照一期建设标准将全线拉通,完善景观节点建设。

根据今年8月广州最新出台的《广州市碧道建设方案》(下称《方案》),2022年广州将完成1033公里的碧道建设,其中白云区179.4公里,长度位居各区之首。记者实地走访了大源水库至大源东路华快桥部分,这是沙坑涌碧道中的第一段,全长大约2.6公里。经过整治提升,蜿蜒的碧道已经设有白色栏杆,清凉的河水从碧道下方涓涓流过,清澈可见底,还能看到一些小鱼小虾,两岸绿草幽幽,赏心悦目。

《方案》还提出,“将按照城市滨水空间布局,通过滨水区域改造,建设多样化的滨河慢行系统、水岸公园、体育公园和湿地节点。”笔者走访发现,大源水库至大源东路华快桥部分碧道基本落实了《方案》的思想。该段碧道是从今年2月份开始建设,沿线建了3个公园,2个已完工,另一个为体育公园,内设2个篮球场、1个轮滑场以及1个方便居民休息的驿站。体育公园已进入建设尾期,即将完工。

“碧道建成之初就吸引了周边大量的群众到此地休闲、踏青,组织各类文体活动,市民实实在在地收获了治水的成果。”冯伟联表示。目前,大源支流已完成全方位的蜕变,大源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群众诟病的“脏乱差”不复存在、黑臭水体得以消除、休闲娱乐场所如雨后春笋,碧道建设更是融入了生态文明理念,将水引入村社,引入生活,营造了村水相依的滨水景观。


打造3条区域生态绿廊形成300米以内公园服务半径

记者沿着大源支流的碧道走去,一个小而美的口袋公园出现在了半山腰上。该公园的名字叫后山公园,是大源村已经建好的口袋公园之一,公园利用山间的小块平地建设而成。根据地形的错落分布,公园的一部分位于荔枝林间,面积几十平方米,地面铺设地砖,安装多种健身器材,旁边装了路灯。同时,还保留了周边逾百年的荔枝树。

“以前山路不好走,现在有了碧道,我几乎天天都来这里运动,山间的空气特别舒服。”家住附近的朱伯告诉笔者。据了解,大源村将在三年时间内建成8个主题公园、15个小公园、30个口袋公园,每个经济社至少有一个以上公园。

从大源支流的整治复清,到碧道、口袋公园的建设,都是大源村推进综合整治提升工程的缩影。今年8月,《白云区大源村片区提升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下称《规划》)获广州市规委会审议通过。根据规划,这一20万人的城中村将迎来“瘦身”,建设总量减少266万平方米,留出绿廊保证景观上显山露水。

人居环境的提升是《规划》的核心要求。《规划》提出打造蓝脉绿网,串联“生态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的公园绿地系统。规划公园绿地152公顷(包含附属绿地),人均13平方米。具体包括打通3条东西向区域生态绿廊,串联山谷两侧山体,宽度约60—150米;3条区域生态绿廊及河涌沿线将串联多处城市公园,达到300米以内进公园的服务半径;在各村社内打造多处口袋公园,总面积73160平方米,形成50米半径的口袋公园服务圈。

此外,大源村将严控天际线,以“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原则,打造“路—城—山”多层次天际线。同时预留3条观山景观通廊,保证廊道内60%以上的山体可见,使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融合。此外,还将拉通3条通山视廊,东西贯通、引山入城,从广州大道能看得见山、走得进山。